工程案例 | Project case

深埋83年的抗日义勇军英雄"南侠"王殿甲的密营

浏览量
【摘要】:
深埋83年的抗日义勇军英雄"南侠"王殿甲的密营
大冰沟发现抗日义勇军英雄"南侠"王殿甲密营的经过
 
      大冰沟在新开辟景点大王沟建栈道挖基础坑时,一锹下去就挖出个历史用火地质层出来!
      是我发现情况后及时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报告了徐金明主席,徐总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他连忙就报告了中共南芬区委宣传部,宣传部又向我了解了一下详细情况,完了在6月27日,市文广局就委派了考古专家梁志龙前去现场考查。        
      我在十年前编辑的《风情大冰沟》一书时,就曾看到一位作者写过一篇《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师独立营的传说》 ,说的是一位传奇式的抗日英雄辽阳亮甲山人王殿甲怎样在大冰沟拉起了"山林队伍",怎样用两支枪带了12人袭击了日伪时期的南芬火车站击毙了日本站长等4人,伪军2名,缴获了13支崭新的武器武装了他的山林队伍,直到1935年被杨靖宇收编为抗日联军一师独立营营长。
      王殿甲年轻时由于体格大都管他叫"大王"。大王出身贫苦没文化,以木匠为职业与同乡木匠李海山一起外出打工,靠拉大锯练出一身好力气,能用两臂夹起两扇磨盘行走百余步,扛石或是二百斤麻袋不用别人搭肩,健步如飞。盖房子上大梁他能顶几个人用,就是饭量大,一顿得三大碗高粱米饭,挣点钱刚够吃饱肚子。
      他30岁那年,他与李海山在思山岭保佑寺维修庙宇,那天回亮甲屯恰逢两个日本鬼子糟蹋李海山两个漂亮小女儿,二人一怒之下用斧子劈死了两个日本人……从此就揭竿而起在大冰沟山林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名号"南侠"……
      我一直认为徐延顺写的那篇关于"南侠"在大冰沟的事是一篇信史,我曾在收藏的图书《中国共产党本溪史》第一卷的第52页看到过有"南侠"王殿甲的抗日活动的一个专门章节介绍。
      我这些年没断过在大冰沟的摄影和考 查,原也是想象一位战友找赵尚志头颅一样能找到抗日义勇军英雄王殿甲在大冰沟的蛛丝马迹,但我只是在去年秋在大王沟和同伴们在沟的深处找到了一个只有房屋石墙基础的坍塌房屋的遗迹,直到这次在大王沟建栈道挖地基时又发现了用火土层。就又激活了我要找到王殿甲英雄的密营欲望。
      不过7月20来号,从大王沟挖栈道基础发现用火遗迹后,我原以为是沟里烧炭的炭坑遗迹,于是我在23日,经徐总同意找来了梁志龙以及作家、报人孙承先生一同进沟,那天主要任务是给一些景点命名。我们在进入大王沟时,我格外领志龙和孙总去看了叠翠泉边的用火遗迹,我原想让志龙认定那是烧炭的遗迹,我想写一下大冰沟有烧炭史的,没想到很让我失望的是志龙肯定地说那是"人类生活用火遗迹"
      当天晚上我回到家就睡不着。什么人会在深山老林生活那么久,生活很不方便啊?放山的人吗?怎么会有那么深的火土?放牧?不可能,辽东地区地广人稀,这里除了山还是山,除了沟还是沟,沟里没有一块像样平地方,不能种粮食,不便与外界联系交易,居然有人类生活遗迹?真不可思议!
      有可能的就是东北义勇军的山林部队的生活密营!对,当年在本溪有较大影响的"南侠"王殿甲就是以大冰沟为密营的,这些年我试图找过,但只有一个叫"窝棚沟"还有一处叫"对面炕沟"的疑似抗联的密营,但证据链还是不够充分,只有这次在大王沟连续看到两处用火遗迹和一个石屋后,特别是烧炭遗址被否认后,我越发相信这里就是"南侠"王殿甲的密营!
      但我不能自己认为怎样就怎样的,虽然我有历史资料加现场专家的考证,但必须有市区正式组织专家考证才是权威的、算数的,为此我连夜以自己掌握的资料、图片和揣测,起草了一个建议大王沟栈道暂停,赶紧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考查大冰沟两处用火遗迹和一处长满石苔的房屋遗址。
      6月27日,梁志龙再次来到大王沟口100米新建电瓶车磨转站的路边下车,职业的眼光一下就盯上了一个路边的鲜土切面,他说,这就是历史上用火的遗迹土层。他又看了看四周说,这是一处烧塌下来的房屋遗迹,你们看,这里是不是有个坍塌的土包啊?的确,这个地方看上去有隆起的一个包,他说,这是烧塌的房屋遗迹……
      接着我和考查队一行人进入了大王沟,在曲曲陡峭的小峡沟走了十七八分钟后,一个呈三角形的平地方进入考查队的视野:这个平台已经挖了许多方坑准备下混凝土栈道脚基,其中有六个方坑呈现红烧土和黑炭层,志龙说:这地方隐蔽、背风、平展,还靠近泉水,原也是一间木屋带糊满泥巴的房屋,被烧塌了,形成了地质用火的遗迹。如果是"南侠"的密营,很可能在撤离前,被日本的一个称呼为"讨伐队"给烧毁了!当时面对那么厚的红烧土我问专家梁志龙,他说,这和桓仁和本溪县的其他密营一样,都是木头建的房子,外表摸了好多泥巴,可以防风御寒保暖,当敌人把它放火烧毁时,房上的泥土就烧成了红土。
      最后我们要到大王沟的深处去考查另一处石脚屋的遗迹。我们翻过叠翠泉,再沿着沟走500米的样子,我们终于在密林深处的沟边找到了石砌的墙基房屋遗址,这也是建在一个背风的山坳里,志龙说这墙就是义勇军那个年代留下的!
      志龙和大家最后敲定:大王沟这个地名应该是根据大个、大身板的"大王"王殿甲名字叫出来的;这两处用火遗迹和一个石屋遗迹共三个地方,第一个沟塘里应该是哨所,第二个沟里的坍塌用火房屋遗址应是大本营;叠翠泉上面的沟深处应该是指挥机关。1935年,当王殿甲山林队伍由10余人发展到70余人时,他们又在大冰沟里的窝棚沟和对面炕沟另建有密营。
      纵横交错的大冰沟里地形复杂,大沟套分沟,分沟套小沟,峰回路转,处处藏威!正是这样些特殊地形的密营为"南侠"王殿甲保存和发展壮大抗联力量,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取到了天然屏障和堡垒作用!此地要保护好遗迹,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